防蚁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白蚁防治

台湾曾经爆发红火蚁疫情-防蚁知识

  台湾去年曾经爆发红火蚁疫情

  红火蚁叮咬伤可致人死

  据新华社电因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红火蚁伤人事件,卫生部近日印发《红火蚁伤人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要求已发现红火蚁侵害地区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红火蚁伤人情况的监测与报告,未发现红火蚁侵害的地区要提前做好监测准备,开展必要的技术培训。

  卫生部还要求,已发现红火蚁侵害地区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本地区农业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及时通报监测情况和所采取的措施,建立部门之间协调合作机制,共同做好红火蚁侵害预防控制工作。

  叮咬后症状

  人被红火蚁叮咬后,被叮咬部位会有持续灼热样疼痛,局部皮肤形成红斑、水泡、硬肿,有痒感,水泡破裂后又常会引起细菌性二次感染。少数体质敏感的人可能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全身过敏反应,还有喉头或支气管水肿与痉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症状。此外被叮咬的人还会因脑缺氧和脑水肿,出现头晕、乏力、烦躁不安、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现象。

  专家提醒红火蚁不能用手去触摸,在有红火蚁的地区进行户外活动时,要穿雨靴、戴手套,防止被咬伤;随身携带类固醇类外用药物,如不慎被叮咬要及时涂抹患处。同时,专家还提醒,发现红火蚁后不要触动,不要踩踏蚁巢,更不要用手去触摸、捉捕红火蚁,而是及时报告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并立即对蚁巢做出明显标志,以免人群接触,造成伤害。

 

  红火蚁知识

  一、鉴别特征红火蚁

  (一)红火蚁形态特征

  红火蚁小型工蚁(工蚁)体长2.5~4.0MM。头、胸、触角及各足均棕红色,腹部常棕褐色,腹节间色略淡,腹部第2、3节腹背面中央常具有近圆形的淡色斑纹。

  前胸背板前端隆起,前、中胸背板的节间缝不明显;中、后胸背板的节间缝则明显,胸腹连接处有两个结节,第1结节呈扁锥状,第2结节呈圆锥状。腹部卵圆形,可见4节,腹部末端有螯刺伸出。

  大型工蚁(兵蚁)体长6~7MM。形态与小型工蚁相似,体桔红色,腹部背板色略深,上颚发达,黑褐色,体表略有光泽,体毛较短小,螯刺常不外露。

  (二)蚁巢特征

  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的高10~30CM,直径30~50CM的蚁丘。新形成的蚁巢则在4~9个月后出现明显小土丘状的蚁丘。当蚁巢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

  红火蚁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属,是高度分化的社会性昆虫,常见工蚁大小约3~6mm,红褐色,形状与家里常见的小黄家蚁相似,但比小黄家蚁大。

  红火蚁是一种外来侵入昆虫,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拿河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与阿根廷)。1930年左右入侵美国并扩散至13个州,2001年红火蚁成功地跨越太平洋,入侵新西兰与澳洲,近年在我国台湾发现有红火蚁。我国红火蚁来源可能是通过物品交流意外传入。

  (三)危害特征

  红火蚁主要以螯针叮刺和口器咬伤危害植物、动物、人体。人体被其叮蜇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8~24小时后叮蜇处化脓形成脓疱。

  红火蚁腹部末端的螫针红火蚁爬上人体皮肤后会螫叮,并注入毒液,使人产生火灼伤般疼痛感,随后出现如灼伤红肿,并出现白色的小脓泡。若脓泡破掉,则常常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个别由于多次螫叮会出现全身过敏反应。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5-07-29  【打印此页】  【关闭
  • 厦门睿德兴白蚁防治资质证书编号:350201358 !版权所有 2010-20015 备案号:闽ICP备12008826号-1
  • 电话:0592-5058257 厦门市湖里区金尚路437号
  • 厦门白蚁防治
在线交流 
业务咨询
售后服务
24小时服务热线:15960806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