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蚁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白蚁防治

理想的白蚁预防药物必须具备两个特点

   理想的白蚁预防药物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对白蚁有较高的活性,二是在土壤中较为稳定不易降解和迁移。
 
  我国目前白蚁防治主要依靠联苯菊酯、吡虫啉、毒死蜱等药物,这些药物都存在对人畜毒性高或对鸟类、鱼类毒性高等缺点,寻找高效低毒的替代药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2006年,美国Dupont 公司登记了新药氯虫苯甲酰胺,商品名为“康宽”,该药物具有全新的杀虫机理,它作用于昆虫鱼尼丁受体,导致Ca2+ 释放的失控,使昆虫肌肉细胞的收缩功能瘫痪而死亡,有很好的靶向性,对非靶标生物如鸟、鱼、哺乳类、蚯蚓、微生物、藻类与其它植物以及节肢动物影响甚微,对哺乳动物很安全。
 
  近年来,氯虫苯甲酰胺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关注。研究发现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蚁具有一定的活性,如Yeoh和Lee使用土壤法测定了24%的联苯菊酯乳油、2.5%氟虫腈乳油、18.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吡虫啉悬浮剂和14.5%茚虫威悬浮剂对Asian Subterranean Termites的毒性,发现上述五种药物在土壤浓度大于10ppm时,均能有效阻止白蚁穿透,Spomer等使用点滴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对Isoptera: Rhinotermitidae的毒性,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的毒性是茚虫威的2到11倍。Davis用杜邦公司研制的有效成分为18.5%氯虫苯甲酰胺的白蚁防治药物Altriset,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卡莱罗那州和密西西比州进行了土壤化学屏障法预防白蚁的野外试验,结果符合FDACS关于杀白蚁药物的有关规定。马延军和隋晓斐分别用药膜法和土壤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和联苯菊酯对白蚁的药效,发现氯虫苯甲酰胺对台湾乳白蚁既有一定的接触毒性,也有抗土壤穿透性。
 
  有关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中的降解和迁移研究较少,王廷廷等发现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弱,秦冬梅等测得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82~10.70d,李瑞娟等测得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6.9~10.7d,等。 但上述检测均是在农田中取样,土壤中的初始浓度均低于1mg/Kg,而在白蚁预防中,土壤中的初始浓度通常为几十mg/Kg,因此其降解规律会有所不同,我们设定初始浓度为30mg/Kg,在室内进行了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中的降解试验,并与目前较为常用的白蚁防治药物联苯菊酯进行了对比。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比联苯菊酯稍慢,根据马延军和隋晓斐的研究结论,氯虫苯甲酰胺和联苯菊酯对台湾乳白蚁有防治效果的干土浓度分别为8mg/Kg和2mg/Kg,根据降解动力学曲线,土壤中的药物初始浓度为30ppm时,氯虫苯甲酰胺和联苯菊酯的药物持效期分别约为105天和176天,因此,氯虫苯甲酰胺用于家白蚁预防是可行的,但初始浓度可能需要适当提高。
 
  本文仅针对室内土壤进行了试验,而在野外环境中,影响药物降解的因素要复杂的多,一般认为,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药除与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外,还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pH、适度、温度和植物根系分泌物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杜丽雅等发现在一定的土壤持水量范围内,随着水分含量的增高,农药降解速度加快;方晓航等发现随着环境温度逐渐接近于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微生物酶活性大大提高,从而促进了农药的较快降解,等等。因此,在野外环境中,氯虫苯甲酰胺和联苯菊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可能与在室内环境中测得的结果有很大差别,上述结论还需要通过野外试验进行验证。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2-26  【打印此页】  【关闭
  • 厦门睿德兴白蚁防治资质证书编号:350201358 !版权所有 2010-20015 备案号:闽ICP备12008826号-1
  • 电话:0592-5058257 厦门市湖里区金尚路437号
  • 厦门白蚁防治
在线交流 
业务咨询
售后服务
24小时服务热线:15960806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