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蚁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白蚁防治

红火蚁的危害与习性的详细介绍

 

一、红火蚁的认识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州巴拉那河流域,1930年入侵北美,本世纪初传入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我国分布于台湾桃园、嘉义、台北(2003)、广东的湛江吴川(2004)、香港(2005)和澳门(2005)等地,为此农业部将红火蚁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红火蚁是隶属于膜翅目蚁科的一种昆虫和我们常见的蚂蚁是近亲,成虫体红褐色,体长为3~6毫米,头部的线呈倒“Y”形,大颚具4齿,中胸侧板有刻纹或表面粗糙。复眼明显,由数十个小眼构成。触角10节,锤节2节。腹锤间有2节明显腰节(腹柄节与后腹柄节),无前伸腹节齿。 
 
二、红火蚁的危害
 
红火蚁繁殖迅速、危害性大,被列入世界上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著名入侵物种之一。极具攻击性,被叮咬后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产生局部严重的过敏反应、休克,甚至死亡。成熟火蚁以螫针叮咬,大量酸性毒液的注入,立即产生破坏性的伤害与剧痛外,毒液中的毒蛋白往往会造成被攻击者产生过敏而有休克死亡的危险;若脓泡破掉,则常常容易引起二次性感染。 
 
红火蚁浩劫环境中的土栖动物,泥土中的蚯蚓都会被捕食殆尽;取食作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蚁巢也常常入侵户外与居家附近电器的设备中,如电表、电话总机箱、交通信号机箱等,造成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美国南部受侵害地区经济损失每年估计在50亿美元以上,造成农业上的损失约在7亿5千万美元以上,其中包括家畜、作物、公共卫生、环境生态的伤害。 
 
 
三、红火蚁的习性
 
红火蚁为地栖型生物,一般於杂草丛生的荒地、农田田埂、堤坝、路边、村道、草坪、花园、高尔夫球场等较为阴暗的地方筑巢。最容易的分辨方法是辩认蚁丘,其成熟蚁巢会以上土壤堆出高约10至30厘米,直径约30至50厘米的蚁丘,但新形蚁巢约在4至9个月后才会成熟而出现明显小土丘状的蚁丘。发现有高于10厘米以上的蚁丘,或有大规模沙堆状的蚁巢,或发现有大量红色蚂蚁出现地表活动,可初步怀疑为红火蚁。此外,红火蚁巢内具明显蜂巢状结构,其它蚂蚁巢内较少见。红火蚁族群数量庞大,繁殖极强,除春末夏初时的适宜条件下在土壤中挖掘小巢穴雌雄交配外,雌雄蚁还可飞到约90至300米的空中进行婚飞配对与交配,完成交尾的雌蚁要通过受蚁巢污染的种子、苗、木、盆等带有土壤的园艺产品和培介质传播,集装箱箱体成或货物馐中黏附带有蚁巢的土壤及其它可带新交尾蚁后或蚁巢的物品进行人为运输传播也是其传播的重要途径。 
 
“红火蚁”为杂食性蚁类,“喜食”农作物,破坏向日葵、黄瓜、大豆、玉米和茄子的种子和果实;一些小型哺乳动物也容易受红火蚁攻击。在生存竞争中压倒本地土生的蚂蚁,可取食农林植物的根、幼芽、嫩茎、种子和果实,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与收成;捕食土栖动物、在破坏土壤微生态,在一些危害严惩的地区可将泥土中的蚯蚓捕食殆尽,还会在空调、交通信号机箱、供电仪表等电子设备中滋生,危害电器、电信等设备,对农、林业能够造成重大危害。“红火蚁”亦会以螫针人类,注入大量酸性毒液,毒液中和毒蛋白往往会造成攻击者产生过敏而休克,轻者引起疼痛、灼痛、发痒及皮肤上出现水泡,在罕见的情况下螫刺会造成严惩过敏反应,可导致死亡,死亡率20%左右。每年5-10月为红火蚁危害高峰期。
 
 
 
四、红火蚁传播与扩散途径
 
红火蚁传播的可能途径有:受蚁巢污染的种苗、植栽等含有土壤的园艺产品、培养土 (如蛭石、泥炭土、珍珠石),以及货柜夹层或货柜底层夹带含有蚁后的蚁巢。
 
扩散途径有:主动(自然)扩散:自然迁飞、洪水扩散;和被动(人为)扩散:园艺植栽污染、草皮污染、土壤废土移动、堆肥、园艺农耕机具设备、空货柜、车辆污染等。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4-12-24  【打印此页】  【关闭
  • 厦门睿德兴白蚁防治资质证书编号:350201358 !版权所有 2010-20015 备案号:闽ICP备12008826号-1
  • 电话:0592-5058257 厦门市湖里区金尚路437号
  • 厦门白蚁防治
在线交流 
业务咨询
售后服务
24小时服务热线:15960806944